CST MWS中T slover求遠場輻射仿真停滯,內(nèi)存占用過大
用MWS的時域求解器仿真PCB的遠場輻射,模型中有鐵氧體和鋁、銅等材料,激勵使用高斯脈沖,網(wǎng)格數(shù)200多萬,工作站32G物流內(nèi)存+虛擬內(nèi)存,仿真時有異常中斷情況,調(diào)了調(diào)模型后,異常中斷情況解除,但經(jīng)過很長時間initializing lossy metal(占用內(nèi)存飆升約31.9G), 開始processing excitation, countdown過程中出現(xiàn)仿真停滯,如圖,CPU幾乎不占用,內(nèi)存占滿。Results中有dispersive materials are not supported at open boundary警告,本以為是材料設置問題,改變材料后情況不變,現(xiàn)無法進行仿真,求版主和各位大神幫忙,模型已上傳!
2013打開會卡在history list的60%的地方然后沒有相應,用2012可以打開,又看見了很奇葩的網(wǎng)格劃分方式。
模型導入得非常復雜,很難講出來一個簡單的原因。也無法簡化模型,軟件會抱錯無法刪除數(shù)據(jù)。簡化網(wǎng)格之后仍然會在initial loss metal的地方吃掉所有內(nèi)存。(最一開始的時候打開文件就吃掉所有內(nèi)存了。)
不懂這個模型性的仿真原理,沒用過電流源形式的離散端口。
沒有建議。
使用2011,模型重新建立后貌似可以仿真(有時候又出現(xiàn)老問題,原因不詳),但出現(xiàn)幾個警告,不解,還請幫忙分析解除,
1.
*** Warning ***
Adaptive mesh refinement: No valid adaptation criterion defined. No adaptive
mesh refinement will be performed.
2.
*** Warning ***
13 mesh cells are represented in staircase mode and have been filled with PEC.
1 mesh face is represented in staircase mode and has been filled with PEC.
3.
*** Warning ***
Dispersive materials are not supported at open boundary. This may lead to
inaccurate results. Locations(s): xmin xmax ymin ymax zmin zmax
4 后處理數(shù)據(jù)的時候還會出現(xiàn)這個錯誤,用的是2011版本,沒裝補丁
*** Error ***Template based postprocessing result "Mix Template Results 1D_1":
Error in calling "Evaluate1D" function (Error in Mix1DC script execution, check
expression. (Unsupported function?))
版主說的“奇葩”網(wǎng)格劃分方式的意思是?
看了一下你的設置,回答如下:
1,離散端口設置為電流激勵,沒有定義好自適應標準,在自適應里定義一下你要達到的標準;
2,細傳輸線上網(wǎng)格劃分不夠密,盡量使網(wǎng)格最小步長設置為傳輸線寬度;
3,色散材料離open邊界一定距離,兩個網(wǎng)格以上。
你加離散端口的S參量端口試試。
1.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里沒有定義優(yōu)化標準,原因見4樓1。
2. 有13個網(wǎng)格和1個網(wǎng)格面內(nèi)包含有三種以上的材料,所以被強制轉(zhuǎn)換為PEC,原因是網(wǎng)格過大。
3. 色散材料碰觸到了open邊界,最好隔開三個網(wǎng)格的距離。
4. 后處理模板無法調(diào)用定義的函數(shù),因為沒有1D數(shù)據(jù)。
“奇葩”是因為模型在substrate所在的空間劃分了非常密的網(wǎng)格,多此一舉;但是所有金屬都取消了fixpoint,等于完全無視模型的結(jié)構特征,無法理解這樣做的目的。
謝謝版主和各位大神的解釋。
1, 設置了adapt to 0D result template, 定義自適應網(wǎng)格標準,警告已解除
2. 改變網(wǎng)格最小步長通過設置mesh line ratio limit或smallest mest step, 但這同時也增加了substrate空間的網(wǎng)格密度,所以是不是需要設置local mesh?所有金屬上的fixpoints是需要手動增減嗎?求指導
3. 材料距離OPEN邊界3個網(wǎng)格距離,這個是通過改變邊界設置中的Fraction of wavelengh嗎?改了沒效果,這個不是很理解,求具體方法
4. 后處理已經(jīng)先load了1D data, 取log的時候報錯,降低導入的數(shù)據(jù)量后不報錯,另求將X軸取LOG的處理方法
之前網(wǎng)格的處理確實沒有好好考慮,金屬上的fixpoints是自動設定的,好像沒被全部取消,還請版主多指導一下這個部分。
X軸取LOG使用proper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