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G毫米波陣列天線CST仿真實例 - 累計分布函數(CDF)計算
累計分布函數(CDF)在統計學上是一個由0增長到1的曲線。5G中CDF被3GPP標準推薦使用,5G 天線陣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的CDF函數被用來評價設備的質量和性能。由于EIRP是在某一個方向角theta, phi上的輻射功率,幅值由天線增益與激勵功率乘積決定,所以EIRP在球形全方向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,且區(qū)間內連續(xù)。所以,我們可定義一個概率函數,表示EIRP在一定值內的概率,該概率函數自然就有累計分布函數CDF。
CDF在EIRP最小值以下為零,EIRP最大值以上為1。所以CDF是以EIRP為橫坐標變量的增長函數,該函數展示了EIRP在球形全方向的分布。
雖然CDF=0時的EIRP才是能達到球形輻射狀態(tài)的最小的EIRP值,考慮實際環(huán)境限制和損耗,3GPP標準實際則要求CDF=0.5時的EIRP,比如要達到至少11.5dBm。
CDF=1 時,對應的EIRP就是該天線陣能達到的EIRP峰值,3GPP標準也要求這個EIRP峰值要高過一個最小值。比如智能手機毫米波段這個最小值在20-22dBm左右,其他類別毫米波段設備的最小值可以是29dBm,43dBm等;當然EIRP峰值也有要低于一個最大值,比如智能手機毫米波段最大值為43dBm。
當然對于不同設備,標準還可以定義CDF=0.2,0.6 或0.8時的EIRP值,都有一定的范圍要求。在設備后期仿真過程中,加上人體模型或外界環(huán)境的仿真,天線輻射區(qū)域有所遮擋,EIRP下降,CDF是會整體左移的。如果設計不當,比如CDF=0.5時的EIRP本身不夠高,雖然可以加大激勵信號功率,使CDF曲線整體右移,但是要冒著總輻射功率(TRP)超標的風險。
這里我們以一個簡化的毫米波封裝天線AIP為例,演示如何獲取CDF。
STEP1 仿真得到全S參數
天線S參數顯示工作頻段為n257的26.5GHz-29.5GHz毫米波。
單端口的遠場顯示均勻主瓣向上。
Step2 定義激勵參數:每個端口的振幅和相位,控制振幅或相位的theta和phi
后處理“2Dand 3D Field Results -> - Combine Results using am-ph Parameters”, 點擊ok, 參數列表處會自動生成振幅和相位參數,默認振幅“am”為1,相位“ph“為0,這步只需要運行一次,如果用CST的Array Task, 則參數定義都自動化。
此外,這個后處理還生成一個新的遠場結果,后綴為[comb-am-ph],這個遠場只有一個EIRP波束,我們需要多個EIRP波束的掃描結果來算總體的CDF。
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定向的遠場波束。
在掃描之前,可以根據天線數字信號的激勵信息修改這些參數。這里我們用180*sinD(theta)和不同系數來控制端口2,3,4的相位。如果有激勵列表,我們也可以支持導入。
Step3 定義后處理Total Scan Pattern (TSP)
掃描之前,還需要定義后處理掃描全圖。這里選擇Realized Gain。
后處理參數掃描theta或phi 得到TSP。下面進行參數掃描,注意這里用的是后處理掃描,不重新進行三維激勵運算。這里掃描是要記錄下哪個方向上的遠場信息,我們用簡單五個theta角度。
如果用戶有自己的掃描點,可以通過這里的Import導入。掃描之后得到總掃描波束,如下圖所示:
關于如何生成Total Scan方向圖,也可以參考下面兩篇過去的文章FAQ 008 如何仿真Total Scan方向圖的和FAQ 010 如何仿真Total Scan方向圖(2)。
Step4 定義和運行后處理CDF
最后定義一個遠場后處理,選擇TSP,RealizedGain,還有CDF。
Evaluate單獨運行這個CDF后處理即可。
CDF結果在Tables里面,如下圖所示:
調整一下坐標。這里我們橫坐標用的是RealizedGain,單位是dB,轉化成EIRP還需加上激勵功率,用后處理將x軸加上輸入功率,比如10dBm。
橫坐標調整后,我們便得到了CDF。這時結果還在Tables里面,橫坐標名稱還沒有改。用戶可將這個結果重新拷貝到1DResult 新建文件夾,然后右鍵曲線屬性修改名稱,比如EIRP等。
本案例只在三維界面中用增益獲取CDF。當然還有其他方法獲得CDF,比如在schematic里通過后處理,或者通過powerflow功率密度推導,都可以反復驗證CDF的準確性。如果覺得本文由點用,請點在看,謝謝觀賞。
參考文獻:TS38.101-2 v15.0.0User Equipment (UE)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;Part 2: Range 2 Standalone (Release 15), Jun. 2018